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下龙湾的石、水和天,一幅绵延不绝的画卷
下龙湾越南语中意为“龙下海之处”,位于河内东北方165公里、被称为“海上桂林”的下龙湾是越南第一风景名胜。下龙湾是一大片海域,大大小小数千座石灰岩突出海面,海面风平浪静,风景如画。并且可以乘船前往海岛上参观溶岩洞。相传从前因神龙降临海湾帮助越南人击退外敌,龙吐出的宝玉变成奇岩一直保护着下龙湾。
下龙湾的美由石、水和天色三个要素构成,宛如一幅绵延不绝的画卷,向海的那端一直伸展开来。下龙石岛天姿百态。石岛的形,色同天,海相结合造出水墨国画。湾上的香炉石表示心灵意义、斗鸡石就有哲学渊博性,蛤蟆石向天诉讼。巨大石岛里面蕴藏着许多美丽、迷人的岩洞,其中木头洞引起光辉的样子,洞里的钟乳石特别丰富,千姿百态。天宫洞就像美丽、辉煌宫殿一样。浦浓洞门口弯曲圆,钟乳石垂下柔曼如柳枝而惊奇洞美得令人惊讶,其钟乳石有的像山鸡、龙、蛤蟆、有的像瀑布和许多形象,到此洞您好像入到神话世界。其他岩洞如:三宫洞、贞女、仙龙、各有千秋、美丽得迷人。
下龙的海万代总是绿水,永随时间不停流过去。下龙湾四季都很美、春天青翠、幼芽长满着石山上。夏天天气凉快,洁白,阳光闪亮了海面。秋天的夜里,月光镶金似的照下飘扬的山影。在冬天海浪的石山上雾烟漂浮:“下龙湾美如浮游在慈母海浪上的一蓝花”。
下龙湾的日落更是一绝。天际忽然出现许多雾霭,组成种种网络:这雾霭好像是以海平面的、倾斜的、垂直的、甚至漩涡的各种方式散往各方。到最后只剩下模糊的蓝色互相撞击,就像是不同颜色、不同浓度的液体,被一层一层地倒进一个透明的碗里,虽然看起来层次分明,却慢慢地混合起来。太阳直射出来的光线已经完全消失。 天空剩下一片粉红与黄色:虾红、鲑红、亚麻黄、草黄,然后可以看到这些丰富的颜色也开始消逝。 天空的景观又重新已各种白色、蓝色、绿色再创造一遍。 然而地平线还是有些角落享受着自己无法持久的但却独立自在的生命。
拜邱是下龙湾观光的起点,是个小镇,走路一小时就可逛完。一般游客都是从这里乘船游览下龙湾。拜邱沿海的下龙街有许多餐馆和酒店。如果你想吃海鲜的话,建议你让旅馆里的本地人替你买和做,价钱公道。如果你直接到餐馆里去吃的话,当心中国人开的餐馆,很多会使“掉包计”,把你挑好的大的鱼、虾、蟹换成小的甚至死的,这可是我的亲身经历。
拜邱对岸的鸿基是个安静的小镇,两城隔著海峡,有渡船频繁往来。产煤,所以有点脏,旅馆很少,但市场有卖新鲜海产。从码头步行15分钟,小山上有一座漂亮的天主教堂,从教堂的庭院向海边望去,风光秀丽。
参观了在下龙湾独有的水上村落,所有的住家和房舍都建在许多大保丽龙那样、浮在水面的「地基」上面。 这些水上人家有些独门独院,有些彼此连缀成一个聚集,虽然前几年越南政府禁止村民在这居住,但是在当地人的争取之下,他们终于可以搬回自己水上的家,在里头继续生活。 村民在这里维持原本的生活形态,捕鱼晒网洗衣,我们经过时居然还有水上恶犬冲出来狂吠。另外这里也座落许多珍珠农场,算是下龙湾的产业之一。
爬上最高的顶峰,能饱览下龙湾的风景,或是钻入一尊巨岩的大腹中,探访九拐八弯的石灰岩洞窟。 虽然由于这时候适逢旅游旺季,到哪里都是摩肩接踵挤成一团,尤其是....我真的很受不了法国人,又吵又粗鲁,大还有那种自以为是殖民帝国的那种自以为优越的积习。 然而这里的自然风光、以及各式地形:森林、洞穴、沙滩、岩岸....等等还是非常清丽而变化丰富。
独木舟出乎意料的容易又轻松,刚开始试拨水几下之后大家都划的又快又好。 我们结队驶往鲸洞探密,没想到穿过之后居然别有洞天,我们不再是身处往洋之中的小岛,反而彷佛来到某个遗世独立的山谷里,这里四周都被巨岩包围,外边的海风和开阔的空间都被隔绝了。 水变成了一条淡水小溪,涓涓细流非常清浅,河边生满了茂密又翠绿的丛林和各种植物,充满咸味的海风也被一种泥土的清新味道给取代。 轮船的引擎声已经再也听不见了,独木舟和这里的空气都凝结得极端安静,岩石上的树梢因为一阵风或是动物而颤动的沙沙声、鸟类的低鸣、昆虫钻动、乃至每一次桨放下以及提起时低落的水滴声,都清晰可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