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耶路撒冷圣墓教堂,斗争不息,也许就是复活的含义
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耶稣坟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圣墓教堂建于巴勒斯坦中部的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古城,在这座有4000年历史的城池上。圣墓教堂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
传说耶稣被害前,就是沿着“受难之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刑场的。据《圣经》记载,基督教救世主耶稣传教时,遭祭司和贵族所嫉恨,被犹太教当局拘捕,送至罗马总督彼拉多处,后判为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3天复活,40天后升天。4世纪初,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稣蒙难和埋葬处,建造一座教堂,即后来的圣墓大教堂。因大教堂地基一部分为耶稣墓地,故奉圣墓大教堂为圣堂。
圣墓教堂所在地原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一座阿芙罗狄蒂神庙。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后,曾派其母亲Helena前往巴勒斯坦查访圣迹。据称海伦娜除发现耶稣受难的十字架TrueCross外,还将此地确认为耶稣受难地。公元33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其实是三个彼此相连的教堂,分别位于三处不同的圣迹之上:一座长方形廊柱Matyrium,围绕RockofCalvary的Triportico,和一座圆形Anastasis,意为“复活”。圆形大厅中央,是海伦娜发现的安葬耶稣的洞穴遗址。洞穴周围的岩石全被削去,圣墓则被围在一个被称为Edicule(意为“小房子”)的建筑内。这里也是排队人最多的地方。圆形大厅的穹顶直到公元4世纪末方才完工。
这一巍峨的建筑分为三部分,包括墓上的复活教堂、宏伟的长方形的受难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刻满了征战和兴亡的印记。据统计,它先后遭受过各国的征服共达37次之多。614年大教堂遭火烧毁,后经修建。11世纪初,大教堂被拆,后经拜占庭皇帝下令重建。12世纪,十字军入耶路撒冷城,将此改建成一座罗马式长方形教堂。圣墓大教堂中央大厅中的石碑,象征着人们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
这座古城特别以浓厚的宗教情调著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自根据自己的宗教传闻,尊它为圣城。犹太教把耶路撒冷一贯看作是他们的宗教中心以及他们顶礼和思慕的所在,为了保持城市的圣洁,犹太教法典甚至严格规定,除玫瑰花外,不得在城内有其他的花园。基督教徒则认为这里是救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是他一生传教的主要活动场所。
大教堂中具有许多传说性的神圣遗迹、遗物和遗址。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属教会,都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地。大教堂的一部分为东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为天主教方济各会所据有;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也各据堂中一部分。耶稣母亲圣玛利亚的诞生处也距此不远,十字军在那里建有圣安妮教堂。
进门处的是一块红色的大理石安放中间。里面写着耶稣是周五早上9点被钉上十字架的,到中午时分天完全都黑了,下午三点的时候,耶稣大声叫喊神后就断气了。这是人民群众都相信了耶稣真的是主的儿子,是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于是人们把他从十字架上解下来,安放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这也是苦路中的13站。
走上教堂的二楼是耶稣被竖立在十字架上,然后断气的地方,属于希腊东正教。一个祭坛,上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模型,下方有个耶稣像,像前的一个大理石的圆孔,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无数虔诚的教徒排着长队来摸这个孔,把整个的各各他山都站满了。
圣墓教堂因为基督教主要分为七个教派,其中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圣墓教堂的各个财产。由于教派纷争厉害,争斗不止,1757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以当时争端发生时的范围为永久范围,接近于是个停火协议。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
教堂下面有很大的地下室,沿楼梯往下有点阴森森的感觉。地上有漂亮的马赛克画。
http://jeditv.com/asia/middle-east/%e8%80%b6%e8%b7%af%e6%92%92%e5%86%b7%e5%9c%a3%e5%a2%93%e6%95%99%e5%a0%82%ef%bc%8c%e6%96%97%e4%ba%89%e4%b8%8d%e6%81%af%ef%bc%8c%e4%b9%9f%e8%ae%b8%e5%b0%b1%e6%98%af%e5%a4%8d%e6%b4%bb%e7%9a%84%e5%90%ab/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